close
談到甲午戰爭
印象深刻的是1894
是馬關條約
歷史課本裡,我們被教導記得有名無實的台灣民主國,認識落跑的十日總統唐景松
但如果限制三秒內得說出抗日英雄,大概很難聯想到吳湯興或姜紹祖

1895應該是敘述故事,但看完後卻覺得自己看到的是分散的片段
會感動也許是因為母親失去兒子的長聲哀嚎,因為戰爭造成的殘酷和不捨
但不是因為電影傳遞的故事張力
對我來說
電影裡最美的不是故事而是音樂,還有被放慢了速度的客家話
如果轉開客家電視台,被重新配了音的電影總覺得特別唐突
那說話的語氣不太真實,畢竟那不是我熟悉的語言
1895裡,客家話聽起來輕柔許多
一樣不熟悉,卻讓人能聽出語氣,也能感受訊息
不太理解為什麼電影裡也聽見閩南語,但除了熟悉卻無法覺得這語言很美
我想不只是因為1895裡說閩南話的都是土匪
說話的語氣,說話的語句仍舊無法跳脫被賦予俗氣、低落的訊息
不知道是不是也能有一部以閩南語發音的電影,用我們最熟悉的語言傳遞
不要只有貼近生活,而是讓人以能聽和能說這語言為榮
(很喜歡無米樂裡昆濱伯以閩南語向天祈求的那段話,語氣裡有種信念,語言自然聽起來好美)

電影裡印象深刻的畫面,是紹祖半夜回家見滿妹的那段
那晚,紹祖不再意氣風發談論如何捍衛家園
經歷戰爭後回來,他抱著妻子承認自己的害怕
當兩人在睡前互望,紹祖臉上帶著的是原本屬於19歲的幸福
可以看著妻子,期盼兒子出生
而回來後卻再度選擇離開,那似乎比準備上戰場需要更大的決心
這裡的描述很淡,卻留下更多答案

電影裡描述的戰爭畫面不少
在日本人的角度下,發動戰爭被塑造是為提早帶來和平的不得已手段
就像老媽對螢火蟲之墓裡以悲劇情節描繪戰爭的殘忍
似乎想掩飾日本人曾做出的殘暴與貪婪不以為然
我也覺得所謂的接收不像電影裡傳遞的如此仁慈和無可奈何
歷史下有更多的虐殺與不合理
然後忽然想起刑總老師總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代表國家對日抗戰
倒不必繼續掛著仇恨,但有些事實不能抹煞

看完電影,有人談論為什麼說閩南話的都是土匪
有人提出閩南人的抗日悲壯不會少於客家人
我想電影只是描述一個點
不管從哪個族群的角度
記得歷史的故事,記得戰爭的殘酷,記得珍惜現在擁有和平的幸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