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
這部紀錄片最近偷偷跑進大家的腦海裡
不得不佩服導演想到這樣一個貼切而可愛的名字
讓原本顯得遙遠而陌生的兩個孩子留在許多人的心中

在資源班那年
我第一次遇見另一個機器女孩

剛開學的幾天
原本應該要來學校報到的她卻遲遲不見蹤影
當時資源班的另一位老師光耀不斷和導師提醒
透過電話施予壓力,期盼家長能將孩子帶至學校來

第一次看見涵涵
坐在嬰兒車裡的她,腳上穿著鐵鞋,一雙大眼之外帶著一份怕生的表情
沒多久我們發現涵涵很怕寂寞
教室裡的她總問著:「他是誰?」「○○為什麼沒有來?」「她們去哪裡?在做什麼?」
偶而班級老師上戶外課
坐在嬰兒車裡的涵涵必須被推到資源班等著
即使她常叫著:「她們回來了拉!我想回去」
但她還是被困著
不僅被不能自由行動的身體困住,也被外界賦予她的框框困住了

這一學期家長仍舊常常找出各種藉口
因為下雨、因為生病、因為還要送兩個小的孩子上課......
涵涵總是一週缺席兩三天,或是往往遲至第二節課才出現
沒多久課業已經落後其他孩子一大截
當其他人開始學習國字時,涵涵的注音符號還是沒有進步
資源班裡的她不斷想認識新朋友、不斷擔心班級的其他人在做些什麼
至於該學什麼,涵涵跟不上也顯得興趣缺缺
光耀開玩笑的說:涵涵是來資源班social 的

總是坐在嬰兒車裡的涵涵和班級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透過學校輔具申請以及治療師的建議
我們開始讓涵涵試著坐在椅子上上課
光耀找了一條特製安全帶及安全氣墊---抱枕
上課時三不五時要把漸漸往下滑的涵涵拉上來
或是把不斷和桌面親密接觸的臉頰抬起來
更重要的是要預防她太激動直接翻車( 其實翻過一次,涵涵嚎啕大哭......)

經過治療師評估,涵涵也許有機會能站起來
雖然靠自己雙腳走路仍有困難
但現階段不是只有仰賴資源班老師或一學期兩、三次的復健時間
涵涵需要家長願意在家裡持續協助與復健
和涵涵的爸媽聯繫好多次
但每一次答應後卻又在復健時間缺席
只有關心涵涵的阿嬤願意耐心聽光耀解說怎麼幫助這個令她心疼的孫子

和珊珊一樣
涵涵有個疼愛而不願放棄的阿嬤
阿嬤照顧她的生活起居、帶她來上課、陪著學習做復健

站立架送來學校後
我們央求家長每天放學後讓涵涵在站立架上站一段時間
後來導師告訴我們
涵涵的爸媽總在那段時間訴說著自己的無奈,而無奈中透露出對涵涵的推託
他們計畫將涵涵送至南部一間私人教養機構,不再過問
或許家庭要擔負五個子女的教養壓力過於沈重
也許要照顧一個腦性麻痺的孩子不容易
但如果連至親都選擇用金錢將責任拋至遠方
又怎麼仰望涵涵自己宣告不要被放棄
這對僅有一年級的涵涵來說何其殘忍

在紀錄片中
看見珊珊努力做復健,一天一天進步著
阿嬤的支持讓珊珊知道要勇於展現自己生命的韌性
我想起另一個大聲說話、大聲笑的機器女孩
她的進步不知不覺中在這一年被家長們耗失
如果涵涵能有個大象男孩的父母這麼對她說:「孩子是我的,我會照顧到她有一天可以離開我為止」
也許涵涵不用像這樣靜靜等待別人給予機會
她會知道自己也有同樣的權力抓住自己每一個成長與進步的契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